第一批用AI干活的人,已经被AI淘汰
如果后人回顾2025年,一定会认为我们度过了一个赛博朋克的春天。

DeepSeek发布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-R1,送上一份性能媲美OpenAI o1模型的“春节大礼包”。紧接着,一支来自中国北京的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,作为可以解决各类复杂任务的“真正自主的AI代理”,引发科技圈一夜地震的同时,让打工人彻夜无眠。
“从去年年底开始,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受——AI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。”何潇是一家小型公关公司的合伙人,他告诉《新周刊》,他发现AI已经可以帮忙承担一部分工作,说自己“像有了一个可以24小时随时调用的助手”。
兴奋之余,担忧也随之而来。何潇思考:自己会被AI取代吗?环顾整个商业世界,第一批被AI淘汰的人似乎已经出现:某国产美妆公司被传要用AI代替人工、网文翻译者被AI卷到要“自降身价”、诸多平台的在线客服已经变成了AI……
在使用AI辅助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何潇得出了自己的结论:“AI目前还是一个辅助的角色,和人相比,它输出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。人在视野以及跟社会的连接上,都更具优势。”
只不过,AI发展势头依旧迅猛,人们的焦虑感还在悄然蔓延。人与AI的理想合作关系目前仍处于混沌的探索阶段,一场微妙的博弈正在进行:我们既想借AI突破认知边界,又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,防备AI的反卷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